“去年清理了一批不符合要求的合作社,从而让真正有实力的合作社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‘领头雁’。”日前,青铜峡市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合作组织室主任李玉琪介绍,截至目前,当地317家合作社总经营收入达2.2亿元,社均收入70.9万元,带动10739户群众增收。
据介绍,被清理的129家“空壳社”“休眠社”“僵尸社”普遍存在运作机制不健全、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,导致运营难以为继。对留存的合作社,该市则推行动态化管理,从规范章程、完善组织架构、强化财务管理入手,引导鼓励合作社创新发展模式。
农户朱小军的选择,正是当地合作社服务升级的生动缩影。看到青铜峡市鱼米川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精量播种机单日可播种100亩玉米,朱小军便果断将16亩地托管给合作社经营,自己则到社里务工,一年增收3万元。村民们也纷纷加入托管行列,合作社迅速实现千亩连片托管。“去年农业托管服务实现销售收入510万元,带动近2000户农户年增收超80万元,并成功跻身全国农民合作社500强。”该合作社负责人孟新豹底气十足。目前,该市以“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利益联结机制,累计托管40万亩以上,6家合作社实现产销一体化,11家合作社获评国家级示范社。
打破村域壁垒,跨村联建正让共富之路越走越宽。正闸村宁夏广联食品有限公司车间,工人忙着分拣、清洗番茄,自动化设备有序完成切丁、灌装、封包等工序,首批番茄汁试产顺利。而在去年,该村试种番茄因品种单一,收益不尽如人意;蒋滩村则凭借辣椒酱加工厂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。叶盛镇遂推动两村跨村联建,盘活闲置老旧校舍改建厂房,整合千亩番茄田打造原料基地,引入蒋滩村的技术与管理,破解资源分散困局。“番茄汁试产成功后就扩建生产线。”蒋滩村党支部书记包辉信心满满,今年该公司已签下540万元保底订单,预计年纯收益可达100万元,带动50人务工。
目前,青铜峡市已打造11个跨村联建共富示范点,串联起74家合作社、17家企业,推动联建村增收846万元,走出多村共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径。(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见习记者 李霞霞)